
发布日期:2025-07-10 21:34 点击次数:156
股票配资交流平台
7月5日,在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“绿色金融:生物多样性金融体系构建和资源调动”主题论坛上,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围绕“绿色金融地方实践创新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”作主旨发言。
“绿色金融就是要去支持减污、降碳、扩绿三个目标的实现。生物多样性金融是绿色金融的一部分。”在细数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时,王遥认为,2023年10月,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金融“五篇大文章”,这是绿色金融真正进入主流化的标志,一系列的绿色金融相关政策相继出台。
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作主旨发言
她指出,2025年,人民银行总行已经制定出了生物多样性目录,并在十来个省市已经开始作试点。以浙江为例,因地制宜加强立法,出台专项指导意见,加快构建金融生物多样性的体制机制,取得了积极成效。因而不断通过机制性的创新来推动实践,建立制度框架尤为重要。
“只有综合性的机制,才能解决当前生物多样性相关项目缺乏经济性的问题。如果经济性不显著,市场将很难撬动社会资本。需要重新运用混合融资机制,风险分担的机制等,如此才能进一步创新相应的金融产品和融资模式。而金融政策跟财政政策、产业政策、交易相关政策协同,才能进一步推动实践创新。”王遥说,在生物多样性金融领域,会议机制相关融合还是未来协同的一个方向。所谓会议机制,就是把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有贡献的利益相关方联结在一起,共同投入,共同分享收益,起到1 1大于2的作用。
对于如何从地方上推动生物多样性金融,王遥认为,要提高生物多样性目标的认识,完善地方战略,为生物多样性金融提供指导,同时注重多方合作,从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,以及金融风险的防范两个纬度一起去推动生物多样性金融的发展。
“同时,要发挥公共资本及私人资本的作用,公私协作,设计好项目、资金机制和融资模式,进而推动生物多样性金融的地方实现。”王遥说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
李雪雪 朱登芳 张丽
编辑 陈露
二审 江婷婷
三审 岳振股票配资交流平台
Powered by 黄金交易杠杆_融资融券杠杆_证券资金杠杆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